如今的技术越来越发达,水下混凝土灌注桩的方法具有操作方便、构造简单等优点。
但是,由于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过程大多是在水下进行施工的,不能很好地观察施工情况,隐蔽性非常强,如果发生事故处理是比较困难。
所以,在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中,施工必须要遵守施工工艺步骤进行施工,从而才能更好地控制施工质量,以保证后续施工可以顺利进行。
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要点:
一、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在正式开展混凝土灌注前,首先必须要保证全体施工人员都拥有过关的技术技能,并且其具备的技术要与混凝土灌注施工要求呈现切合性,在明确混凝土灌注施工由分包商负责进行时,需要确保其实践能力及其组织能力能够根据预前方案开展施工,并保质保量的有序进行。其次,预前方案内容要体现出明显的科学性、完善性和准确性。再次,在开展混凝土灌注前,要保证施工绘图与预前方案的切合性,并充分检测各个设备的状态,对施工所需要材料还要进行准确的检查。之后,要运用掌握技术和以上材料、设备进行试施工,不仅能够检测出材料设备与施工方案的切合性,而且还能够确保施工整体过程的安全可靠性。
二、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时的质量控制
1. 成孔的质量控制
首先,顺着中心线上的标准点来测量放线,以确定桩位,检测桩位中线是否与桩位上标准线重合,从各个角度来检测桩基是否平整。在此过程中,还要检测机架枕木的稳固性,在钻孔操作中要始终把握好设备运行的平衡性,并反复检测成孔是否规整、垂直,一旦有偏离标准线的情况,必须要及时做出调节;第二,必须要很准确的检测桩基入孔洞时的平衡性,同时结合事前的实地勘测记录显示的持力层等高线与孔洞中的垂直线是否相等,并及时做出笔录,观察钻孔设备的型号、质量等,反复查看桩基入孔洞时的持力层状态,取得样本后,可以将其与试成桩时的岩样相比对,之后还要对孔洞基底部和桩基进行检查,以确定桩基入孔的标准深度;第三,需要根据试成孔时给出的相关数据进行钻孔,同时结合钻具行进中在土层状态,明确泥浆的配比度。
2. 吊放钢筋笼时的质量控制
在吊放钢筋笼时,需要采取分段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其中的各连接点大部分都呈现交错的焊接形式,并且还需要严格把控钢筋笼整体的质量。将钢筋笼送入孔洞时,在确保笼体垂直度的前提下缓缓入孔,不允许将钢筋笼快放,防止钢筋笼变形损坏。在钢筋笼准确定位后,需要将钢筋笼顶端固定在护筒上,可以防止由于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的浮力导致钢筋笼上浮,还可以增强钢筋笼的整体稳定性。在钢筋笼入孔定位加固完成后,尽快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并不得超过4h,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灌注间断时间不得超过3h,并防止发生塌孔。
3. 进行成桩浇灌时的质量控制
在钢筋笼安装完成后,进行混凝土灌注时,要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保持在16~20cm。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导管底部与孔底的距离做出很准确的把控并宜控制在300~500mm范围内;导管的首要次数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1.0m,在灌注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2~6m。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并应控制提拔导管的速度,严禁将导管拔出混凝土灌注面,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灌注桩的实际浇筑混凝土量不得小于计算体积;套管成孔的灌注桩的任一段平均直径与设计直径的比值不得小于1.0,桩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高出设计标高0.5~1.0m,确保桩头浮浆层凿除后桩基顶面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